据8月29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日前,两名游客在成都大熊猫基地参观时,因分别向幼年大熊猫别墅活动场内的大熊猫投喂竹笋、花生,被终身禁止再次进入熊猫基地参观。今年以来,至少已有8人因不文明行为,被终身禁止再次进入熊猫基地、熊猫谷参观,其中有人用自拍杆逗弄大熊猫,有人投喂食物,还有人向大熊猫泼矿泉水。

  近年来,旅游监管部门以及相关动物保护基地、动物园等场所不断健全、升级文明游览规则,对不文明行为明确说“不”,并探索推行不文明行为惩戒机制,媒体也在不遗余力地倡议引导游客文明出游。实际上,此前已有游客在成都大熊猫基地收到“终身参观禁令”,也引发了社会热议,可总有游客不长记性,不能引以为戒。由此可见,提升公众文明旅游的整体素养,尚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文明旅游不仅关乎道德,还关乎秩序,关乎游客的安全与体验,关乎动植物、文物保护,关乎游客、城市乃至国家的形象。加强对游客的文明教育、引导和管理十分必要。近年来,诸如游客黑名单机制、旅游目的地警示引导措施、媒体曝光等举措,都对一些不文明游客起到了一定的震慑、督促、教育作用。大熊猫基地向不文明游客发放终身禁入令,限制范围和惩戒力相对有限,但这么做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涉事游客的社会评价,令其产生耻感,从而产生震慑和警示效应。这种效应通过媒体曝光后又会触碰到更多游客心中的文明之弦,进而让更多游客受到教育,看清底线和红线。

  提升游客文明旅游素质,遏制不文明旅游行为,不能依赖某种单一措施,需综合施策、多方发力。首先,游客应具备文明旅游意识,从管好自己、督促劝阻身边亲友做起,加强自律,远离侵扰大熊猫、拔孔雀羽毛、偷摘珍奇花卉、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旅游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相关景区则有必要在法律框架内,进一步梳理整合游客失信惩戒机制和文明旅游管理机制,统一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惩戒尺度、范围、时限以及失信修复机制等,推进游客失信惩戒信息共享,确保惩戒的规范性、公平性、同频性,让惩戒取得更好效果。

  当然,在依法强化事后惩戒的同时,还应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这就要求旅游目的地单位、旅游监管部门等把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充分运用相关技术手段,提升预警、制止不文明行为的及时性和精准度,强化对游客多角度的警示、教育、引导。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不文明旅游行为治理工作事半功倍,真正将文明旅游的红线划进更多人心里。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华夏网

  “绿色华夏网”是以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为导向,以传播国内外绿色经济,绿色环保,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绿色文化,绿色健康,绿色发展领域最新动态信息为己任的综合门户网站。为了绿色华夏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