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宣称“特殊渠道直供酒”,移动硬盘存放大量客户评级列表,“特供”高档假酒实为低价散装白酒,每瓶平均非法获利上千元……近期,浙江台州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非法制售“特供”“专供”假酒案,捣毁窝点1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查扣标有党政军机关等字样的假酒20余种1300余箱。(据4月18日新华社)

  “特殊渠道”是否真的存在?本案中发现的“特供”酒皆为假冒高端白酒,灌装低价酱香型散装白酒以次充好。而警方更是提醒,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特供”酒均为假酒。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冒用中央和国家机关、人民军队名义,以低档白酒灌装、勾兑生产、销售所谓“特供”“专供”等假酒牟取暴利,这样的现象更值得警惕。

  实际上,早在2013年,有关部门就印发通知,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公安部等六部门于2022年发布《关于禁止销售“军”字号烟酒等商品的通告》,严禁线上线下销售“军”字号烟酒等商品。也就可见,市场中所谓的“特供”“专供”,“军”字号烟酒等商品,不足为信。

  对假借“特供”“专供”的名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不能纵容,须依法从严打击。近期公安部已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净风”专项行动,有力遏制非法制售“特供酒”犯罪活动。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加强对市场的常态化监管,尤其是,深挖利用互联网、物流寄递等销售假酒的犯罪线索,断“产供销”犯罪链条。

  以内蒙古为例,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就值得借鉴。专项行动结合日常监督检查、交叉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线上线下排查整治;以中小型酒类生产企业、小作坊包材库房、包装环节、成品库房等为重点,严查是否生产或受委托生产“特供酒”;以销售场所、仓库等为重点检查区域,严查是否采购、销售“特供酒”。

  同时,须加强消费警示。利用消费者对于稀缺限量供应商品渴求的消费心理,成本低廉的散装酒摇身一变成为高端大气的“特供”酒、“专供”酒,也暴露出“好面子”“讲排场”的不良社会风气。对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宣传警示,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智消费;也有必要通过典型案件,提醒消费者注意,谨防被“特供”“内部人员”“限量”等关键字蒙蔽。

  从消费端来讲,消费者要认识到,市场上这些流通的所谓“特供”酒,都是假酒贩子“特别供应”“专门供应”来欺骗消费者的。对此,一方面要谨要防被套路;另一方面,当不幸购买到假酒时,要及时依法维权,对市面上发现的假酒更有必要举报处置。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华夏网

  “绿色华夏网”是以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为导向,以传播国内外绿色经济,绿色环保,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绿色文化,绿色健康,绿色发展领域最新动态信息为己任的综合门户网站。为了绿色华夏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