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为何欺凌一再上演
编者按
近来热映的电影《少年的你》,再度揭开了target="_self">校园欺凌的“创伤”——“她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年轻的生命终结前这最后的责问,发人深省、锥心刺骨。校园欺凌,是个老话题,但每每出现,却总能牵动无数人的神经,因此,无论是从其影响面的广泛性还是不良后果的严重性而言,这个问题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面对校园欺凌,我们不禁想问,在最是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的青春时光,在本该宁静纯美的校园里,为何欺凌的“恶”总相伴相随?欺凌与被欺凌,是什么让它一次次上演?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如何防如何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组织实施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一直把校园欺凌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的分析显示,家庭和学校在应对校园欺凌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期,我们通过数据分析,与专家学者一起展开探讨,溯本求源,探寻最有力的手段,对校园欺凌说“不”!
西安的小学生们举着向校园欺凌说“不”的标语,共同抵制校园欺凌。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样本介绍
从2013年起,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对分布在全国20个省级单位的112所学校的10279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了持续的追踪调查。至2019年,这批学生已全部年满18岁,完成了高中阶段的教育,进入了大学或是步入了社会。在2018-2019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又启动了一个从小学阶段开始的研究队列,对分布在全国21个省级单位的200所小学的36389名四年级小学生进行时间跨度为33年的追踪调查。
校园欺凌近年来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触目惊心的案例让我们意识到校园欺凌就发生在身边,周围的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他们的身心健康、人格与行为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等都可能由于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而受到深远的影响。对于校园欺凌,除了用典型事例来让社会公众认识到其恶劣性和严重性以外,也需要科学的数据来揭示我国校园欺凌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诸多方面的后果。
初中阶段校园欺凌发生率高于小学和高中